闻中心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电网要这样做!

点击次数:743 次  更新时间:2021-03-26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主持会议并讲话。公司党组副书记韩君,公司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黄德安,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泽洪、张智刚、庞骁刚出席会议。

辛保安表示,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深刻阐述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三个关系”,明确了总体原则和“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任务,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原创性成果,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能源电力发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科学的方法路径,必将给能源电力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公司上下要切实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当好引领者、推动者、先行者。

辛保安强调,要牢牢把握“十四五”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坚持系统观念,发挥龙头作用,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第一,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是关键。要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加快构建坚强骨干网架,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深化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应用。

第二,推进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是支撑。统筹好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功能与需求,推动合理安排新能源发展规模、布局和时序,促进新能源与电网、新能源与灵活调节电源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挥好微电网作用,切实提高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第三,发挥体制优势是保障。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巩固和发展好电网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体制优势,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会议审议了公司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和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中心环节。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针对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研究。要紧密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修订公司“十四五”电网规划。

公司助理、总师、副总师,总部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驻公司纪检监察组列席会议。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将充分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主动作为,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互联互通、共享互济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争排头、做表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国网贡献。当好“引领者”,充分发挥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加快能源生产清洁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推进能源电力行业尽早以较低峰值达峰;当好“推动者”,促进技术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引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尽快实现“碳中和”;当好“先行者”,系统梳理输配电各环节、生产办公全领域节能减排清单,深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实现企业碳排放率先达峰。

(一)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

1.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

2.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将持续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作为电网发展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十四五”期间,推动配套电源加快建设,完善送受端网架,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已建通道逐步实现满送,提升输电能力3527万千瓦。优化送端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3.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开辟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绿色通道”,确保电网电源同步投产。加快水电、核电并网和送出工程建设,支持四川等地区水电开发,超前研究西藏水电开发外送方案。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亿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达到2.8亿千瓦,核电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

4.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为分布式电源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免费服务。加强配电网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满足分布式清洁能源并网和多元负荷用电需要。做好并网型微电网接入服务,发挥微电网就地消纳分布式电源、集成优化供需资源作用。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分布式光伏达到1.8亿千瓦。

5.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融合创新和应用,促进各类能源互通互济,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支撑新能源发电、多元化储能、新型负荷大规模友好接入。加快信息采集、感知、处理、应用等环节建设,推进各能源品种的数据共享和价值挖掘。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

(二)推动网源协调发展和调度交易机制优化,着力做好清洁能源并网消纳

6.持续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加快已开工的4163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十四五”期间,加大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点和前期工作,再安排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积极支持煤电灵活性改造,尽可能减少煤电发电量,推动电煤消费尽快达峰。支持调峰气电建设和储能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动发展“光伏+储能”,提高分布式电源利用效率。

7.优化电网调度运行。加强电网统一调度,统筹送受端调峰资源,完善省间互济和旋转备用共享机制,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多级调度协同快速响应。加强跨区域、跨流域风光水火联合运行,提升清洁能源功率预测精度,统筹全网开机,优先调度清洁能源,确保能发尽发、能用尽用。

8.发挥市场作用扩展消纳空间。加快构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深化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采用灵活价格机制促进清洁能源参与现货交易。完善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省间交易体系,积极开展风光水火打捆外送交易、发电权交易、新能源优先替代等多种交易方式,扩大新能源跨区跨省交易规模。

(三)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着力提高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

9.拓展电能替代广度深度。推动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纯电动船、公路和铁路电气化发展。深挖工业生产窑炉、锅炉替代潜力。推进电供冷热,实现绿色建筑电能替代。加快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建设,推进清洁取暖“煤改电”。积极参与用能标准建设,推进电能替代技术发展和应用。“十四五”期间,公司经营区替代电量达到6000亿千瓦时。

10.积极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以工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等为重点,积极拓展用能诊断、能效提升、多能供应等综合能源服务,助力提升全社会终端用能效率。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客户服务平台,及时向用户发布用能信息,引导用户主动节约用能。推动智慧能源系统建设,挖掘用户侧资源参与需求侧响应的潜力。

11.助力国家碳市场运作。加强发电、用电、跨省区送电等大数据建设,支撑全国碳市场政策研究、配额测算等工作。围绕电能替代、抽水蓄能、综合能源服务等,加强碳减排方法研究,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碳减排服务,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通过市场手段统筹能源电力发展和节能减碳目标实现。

(四)推动公司节能减排加快实施,着力降低自身碳排放水平

12.全面实施电网节能管理。优化电网结构,推广节能导线和变压器,强化节能调度,提高电网节能水平。加强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运维检修各环节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实现全过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加强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循环再利用和电网废弃物环境无害化处置,保护生态环境。

13.强化公司办公节能减排。强化建筑节能,推进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推广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充分利用清洁能源解决用能需求。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减少用油能耗。

14.提升公司碳资产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充分挖掘碳减排(CCER)资产,建立健全公司碳排放管理体系,发挥公司产科研用一体化优势,培育碳市场新兴业务,构建绿色低碳品牌,形成共赢发展的专业支撑体系。

(五)推动能源电力技术创新,着力提升运行安全和效率水平

15.统筹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实施“新跨越行动计划”,同步推进基础理论和技术装备创新。针对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点,加快电力系统构建和安全稳定运行控制等技术研发,加快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等技术装备研发,推进虚拟电厂、新能源主动支撑等技术进步和应用,研究推广有源配电网、分布式能源、终端能效提升和能源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研制,推进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16.打造能源数字经济平台。深化应用“新能源云”等平台,全面接入煤、油、气、电等能源数据,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支持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证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智慧能源体系构建。

(六)推动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着力集聚能源绿色转型最大合力

17.深化国际合作与宣传引导。高水平举办能源转型国际论坛,打造能源“达沃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倡导能源转型、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可持续性管理,融入全球话语体系,努力形成企业推动绿色发展的国际引领。加强信息公开和对外宣传,积极与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研讨交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汇聚起推动能源转型的强大合力。

18.强化工作组织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部门、各机构、各单位细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科研单位集中骨干力量,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期战略,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努力。要按照全国一盘棋,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研究制定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企业率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国家行动方案,整体实施、持续推进。

(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

1.统筹制定总体方案和具体措施。出台国家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峰值、“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主要指标分解到各行业、各地区,结合经济发展需求和承受能力,提出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梯次达峰方案,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

2.坚持和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健全双控管理措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控制能耗强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制定需求侧响应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全过程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行为。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所有用户公平承担消纳责任。

3.加强能源电力统一规划。发扬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经验优势,坚持电网“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体制优势,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实现源网荷协同联动、有效衔接。将电力系统全环节促进能源转型的重大举措、重点工程纳入国家规划,统筹协调、加快落地实施。

4.完善市场机制和价格财税政策。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合理形成和成本疏导机制。健全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引导火电机组主动参与系统调节。完善抽水蓄能电价形成和容量电费分摊机制,建立储能电站投资回报机制。通过价格机制,调动用户节能降耗和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积极性。

5.推动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基于电力市场化改革成果,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全面实行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充分考虑碳市场对于电力市场的影响,将电能价格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发挥两个市场相互促进、协同互补作用,提高清洁能源的市场竞争力,由用能企业承担碳排放成本,更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6.支持低碳技术创新。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能源电力技术创新。支持科研团队建设,培育专家人才。鼓励各类资本进入低碳技术研发领域。

7.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制定监管措施和核查制度,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行业发挥实施主体作用,推动国家方案落地

1.发电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实施煤电灵活性改造,淘汰不达标落后煤电机组。提升灵活调节电源的比重,建设调峰电源,发展“新能源+储能”、光热发电,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加快碳捕捉、封存和二次利用技术进步,力争尽早实现零碳排放。

2.用电企业主动响应电力系统需求,及时调整用电行为和用电模式,积极消纳清洁能源。工业企业加快推进绿色改造,强化余热、余气、余压重复利用,降低能耗、提高能效。

3.相关行业加大电能替代力度,提升电气化水平。加强自主创新,开发应用低碳节能技术和商业模式,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三)社会民众自觉行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1.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响应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2.自觉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安全消费习惯。

3.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产品,提高用能水平和效率。

延伸阅读:

国家电网多点发力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3月初,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持续推进碳减排,明确了能源电力行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方案发布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各单位积极通过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落实行动方案,多点发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毫秒级储能调频服务新能源发展

近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变电站超级电容微储能装置在南京江北新区110千伏虎桥变电站投运。为提升南京江北国家级开发区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要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调峰气电建设,推广应用大规模储能装置。变电站超级电容微储能装置投运,可快速功率响应、主动抑制电网谐波、灵活调节无功、提高供电可靠性,助力电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自超级电容微储能装置投运以来,虎桥变电站供电电压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谐波含量降低15.6%,电压闪变现象也得到根本抑制。

当前,风电和光伏发电机组、直流输电装置等电力电子设备在电力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显着缩短了传统燃煤机组的运行时长,降低了电力消费的碳排放水平。但电力电子发电设备在替代传统燃煤机组的同时,也同步压减了电网旋转备用容量。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低惯量、欠阻尼特征是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最大挑战。

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尤其适合短时大容量功率需求场景,放电倍率是锂电池的百倍以上,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储能元件。超级电容器如果能在电网中应用,可快速释放能量,“一揽子”解决大扰动情形下电网频率失稳、电压暂降等问题。

江苏电科院专业人员深入现场调研,聚焦电压暂降、谐波消除等“卡脖子”难题攻关,提出了集谐波抑制、无功补偿、暂降治理、储能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级电容微储能技术方案。

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达3217.7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22.7%。根据国网江苏电力“十四五”规划,江苏电网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年底,江苏风电总装机将达到5200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将达到3800万千瓦,总共将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近50%。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正给现有电网网架带来新的问题,在发展应用储能技术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方面,南京江北新区110千伏虎桥变电站超级电容储能示范工程的成功投运,为安全、经济、高效的储能技术应用探索了一条新路。

港口岸电促进绿色用能

3月17日,宜昌市秭归港,“长江2号”游轮停靠在泊位上。这艘游轮已经在此停靠两天,一直靠港口岸电提供船用电源。岸电的推广,让港口再无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和刺鼻的柴油味,也让三峡游的品质进一步提升。

2018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与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三峡集团等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重点建设三峡坝区岸电实验区示范工程,引领带动长江全流域岸电设施建设。

国网湖北电力创新推出19项岸电设施技术标准,获得12项专利,成立了全国内河首家专业化的岸电设施运营服务合资公司——长江三峡岸电运营服务有限公司。三峡坝区核心区域77千米内的12个岸电项目于2019年年底顺利建成并接入国家电网“岸电云平台”。

“长江2号”轮机长张永举算了一笔账——游轮每次要在秭归港停泊30多个小时,非夏季用电高峰时段船上用电一般在1200千瓦时左右,如果用柴油需花费约4000元,用岸电只需花1900元,节省了一半成本,也不需要人员守着柴油发电机,还减少了大量污染气体排放。

国网湖北电力大力实施电能替代,促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在全国首创港口岸电建设,实现长江流域(湖北段)港口岸电全覆盖;全面提速充电网络布局,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基本实现全省各个县域充电设施全覆盖。“十三五”期间,该公司完成替代电量26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由17.2%提升至20.6%。

“电热炕”试点项目落地喀什

3月15日,新疆自治区喀什地区(除塔什库尔干县外)集中供暖结束。这天,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年初为喀什疏附县吾库萨克镇帕其儿村12户村民家安装的“电热炕”设备也已平稳运行两个半月,村民反馈良好。这标志着新疆首批“电热炕”试点项目正式落地。

帕其儿村的马木提·热合曼家是首批试点应用“电热炕”的农户之一。以前他家靠烧煤取暖,一个采暖季要用2吨煤,按每吨原煤750元计算,大约要花费1500元。

年初,马木提家安装了“电热炕”。按照自治区规定的采暖季分散式电采暖用电每千瓦时0.22元的定价,两个半月下来,他家“电热炕”累计用电61千瓦时,电费支出13.4元。

“电热炕”在居民家中的火炕表面加装一块碳纤维发热板,通电之后产生热量,通过控温装置实时调节温度,以达到恒温取暖的效果。经测试,在间断工作的情况下,“电热炕”能稳定运行15~20年。

2019年,新疆开始实施南疆“煤改电”(一期)工程,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先后投入76.93亿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明显提升。数据显示,目前新疆农网线路长度超10万千米,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2千伏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已具备大规模推广使用“电热炕”的供电条件。经测算,首批试点应用的“电热炕”一个采暖季用电约180千瓦时,电费40元左右。

今年,国网新疆电力将加快推进“煤改电”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剩余28.7万户建设任务,并配合编制“煤改电”二期工程规划方案。南疆地区农村供电能力将再次提升。

绿色金融助力产业链价值升级

3月9日,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全国第一支绿色“碳中和”资产证券化创新产品,以实际行动支持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由英大信托担任发行载体管理机构,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和中国银行联合承销。本期绿色“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风电、水电和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项目,被认证机构中诚信绿金授予绿色债券G-1的最高等级。

英大集团充分发挥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聚合金融要素,加大金融资源向低碳绿色发展领域的倾斜力度,构建全方位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租赁、债券、信托、保险、基金等金融业务;开设“电e金服”绿色金融服务专区,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推进绿色基础设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盘活绿色资产;研发绿色公募基金产品,打造特色竞争优势;编制集团绿色金融业务清单,制订绿色金融统计指标体系。英大碳资产公司发挥专业管理和平台优势,创新碳金融产品,拓展碳资产管理服务。

碳达峰、碳中和将重构产业格局,重新定义经济版图。绿色金融大有可为。英大集团将打造绿色票据、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资产管理等领域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主打产品和商业模式,在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绿色金融标准、碳金融研究等领域打造知名品牌,持续为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投融资、保险保障、创新成果培育等服务,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升级。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027-87811999
传真:027-86716600
邮箱:hubeidonggu@vip.163.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星谷大道特1号(0088)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