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中心

实现碳中和目标,建筑业需再加把力

点击次数:717 次  更新时间:2020-11-23

城市化浪潮推动全球建筑业空前增长,对遏制气候变化的努力构成挑战。中国能否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建筑行业的角色至关重要。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是可以做到的,但必须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教育培训和社会意识强化等方面付出长期努力。

在9月22日举行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中国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角色至关重要。

从何而来

建筑业占全球能源和过程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近40%。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发布的《2019年全球建筑和建筑业状况报告》,2017年至2018年,全球建筑行业的排放量增长了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到2060年,全球人口有望达到100亿,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口将生活在城市中。要容纳这些城市人口,新增建筑面积2300亿平方米,需将现有建筑存量翻倍。如此巨大的建筑需求,加上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建筑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持续上升。

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排放了约21亿吨二氧化碳,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也占全球建筑总排放量的20%。这部分碳排放被称为“运营碳排放”。

在此基础上,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相当于全球新增建筑总量(61.3亿平方米)的近三分之一。工程建设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1%,主要来源于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以及现场施工过程。这部分排放被称为“内含碳排放”。

双管齐下

鉴于建筑行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性,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必须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减少建筑业的碳排放。IEA和UNEP的报告建议,建筑行业应采取适当措施扭转其碳排放上升的趋势,并以每年3%的速度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但到2050年,现有建筑面积的近三分之二仍将在使用。因此,要建设低碳或“碳中和”的建筑环境,就必须同时解决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问题,即内含碳排放和运营碳排放。这就要求到2030年新建建筑应达到净零碳排放。

然而,建筑行业目前的排放水平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构成了挑战。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中国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将继续增加,达到峰值时间预计为2039年前后——也就是说,在全国碳排放总量达峰之后,建筑行业的碳排放仍将继续增长9年。因此,中国能否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业的表现。

能源转型委员会 (ETC) 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建筑业可以实现碳中和,但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建筑脱碳,就需要对该行业进行彻底改革。例如,在明确而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建筑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被动式建筑”设计,提升材料效率,推广使用低碳材料、高效隔热建筑围护结构以及照明设备和电器。

被动式建筑 (passive building):指通过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等被动式节能措施,与建筑外围结构保温隔热节能技术相结合,不使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系统就可维持舒适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

努力方向

中国的建筑行业要实现“碳中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建筑行业应该制定具体的“碳中和”时间表和路线图,必须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以确保中国履行其“碳中和”承诺。

其次,要对建筑行业所有部门的碳排放进行测算,使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进行量化。

第三,有必要对行业标准和规范大幅度修改,因为要实现“碳中和”,该行业几乎所有的标准规范都需要整合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

第四,应全面、明确地出台促进“碳中和”的政策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财政、金融和自愿标识政策(特别是绿色金融政策)。

第五,要实行包括碳税和碳交易在内的碳定价。碳定价是强制行业及企业二氧化碳减排的有效手段,因此整个行业的碳排放——包括内含碳排放和运营碳排放——应该尽早纳入碳交易市场。

第六,由于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承包商和用户等各方对“碳中和”的认识理解不到位,因此政府应担负起更多的“科普”责任,组织培训项目,提高对碳中和的认识和相关能力。

第七,应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人们认识到“碳中和”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养成环保习惯。大学应该开设以“碳中和”为重点的环境课程和专业,为未来培养人才。同时,在中小学开设此类课程也很重要。

此外,中国还应大力开展国际合作,这不仅将有助于中国的“碳中和”工作早日走上正轨,还将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当中国在促进“碳中和”方面获得一些经验时,还可以帮助其他国家达到《巴黎协定》的要求,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达到“碳中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中国建筑业可以实现这一宏大目标。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027-87811999
传真:027-86716600
邮箱:hubeidonggu@vip.163.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星谷大道特1号(0088)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