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中心

2022央企八大动向,听电力央企负责人怎么说~

点击次数:587 次  更新时间:2022-03-21

2022年是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

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

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22央企动向——央企负责人的2022》

深入分析各央企工作会议报告

梳理各央企负责人2022年的工作动向

关键之年央企担当:2022央企八大动向

(以下从全文中摘录与电力央企相关内容)

动向一

以高质量党建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

政治建设成效持续巩固深化

“双碳”目标下,中国大唐进入绿色低碳转型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要始终把‘国之大者’领悟到位,我们的决策才会越科学、越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中国节能等央企明确提出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全国国企党建会精神落实成果,持之以恒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继续用功发力 提升基层党建质量

如,中国华电提出要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做好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党建工作,推进新收并购企业、新兴领域补短板、强弱项。

人才强企提升至战略新高度

聚焦青年人才群体,国投提出要放手使用青年人才,敢于压担子,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动向二

突出抓好稳增长

稳字当头抓经营

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着力提高投资质量,严把项目入口关,拓展论证深度,优化评价标准,以集团公司发展项目投资收益标准为底线,以资本回报水平确定项目推进时序。邹磊强调,严格落实项目边界条件,坚决防止因土地林地、生态环保、系统接入等导致的颠覆性风险。

尽早实现开门红

国投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王海波表示,要兼顾存量与增量,对能带来实际利润贡献的并购项目早决策、早落地、早发挥作用。

以进促稳

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要加强与央企、独角兽企业战略合作,紧盯石油石化、轨道交通、5G通信等领域,实现非电力业务横向跨越发展。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创新业务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济,形成良性市场生态链。

动向三

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深化改革。”中国安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国平表示。2022年,中国安能既要做好三年行动方案已经明确的“必答题”,又要做好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自选题”,进一步增强改革三年行动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以来,相当一批企业已取得了突出的改革成效。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2022年既要确保未完工作如期收官,又要确保已完工作取得实效。“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能建特色的重大标志性实践、制度与理论成果,坚决防止‘纸面’改革和‘数字’改革。”

“中国华电已提前完成三年改革任务70%以上的目标,但这其中大部分是相对好改的工作,后续的任务才是难啃的‘硬骨头’。”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说。2022年要聚焦改革难点、利益焦点和机制堵点,认真分析症结所在,动真碰硬推动解决,全力攻克难啃的“硬骨头”。

“改革三年行动是阶段性任务,但改革永远在路上。”国投时任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在国投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发展壮大,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尺。

完善经营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

中国电气装备是新组建的央企。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提出,要明确各级企业功能定位,不搞上下一般粗。集团公司总部实行“战略+财务”管控模式,突出战略导向。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管控模式,总的要突出运营导向,突出客户导向,有效释放基层抓经营、拓市场的动力。

中国安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国平认为,与其他企业相比,中国安能的三项制度改革还没有完全破题。他说,2022年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工资总额管理由人员总量控制向利润总额、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率等指标性控制转变;人员薪酬由相对固定向合理浮动转变;薪酬决定机制由职务职级向岗位价值、业绩贡献转变;薪酬兑现由过渡衔接向依据价值创造、逐步拉开拉大差距转变。

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要率先在集团总部实施部门业绩考核和全员绩效考核,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在二、三级企业推行。全面推行“两个合同”管理、末等淘汰和不胜任退出,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妥善解决结构性缺员与冗员并存问题。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说:“目前个别单位不关注市场、不及时应对市场,总是贻误市场机遇,一直这样还怎么发展?各单位必须精简管理链条,优化管理模式,建立以客户需求为第一导向的运营体系,始终做到对市场的反应灵敏高效。”

动向四

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现代产业链链长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提出,积极培育原创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链链长。在具体做法上,邹磊要求,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加强顶层谋划、稳步提升本领域方向的技术创新能力,多出高水平创新成果、早出可推广工作经验,有效赋能企业发展。同时,加强系统谋划,着力培育有条件的企业打造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表示,加快推进大型铸锻件变革性制造技术研究、大型铸锻件智能制造和智能产品开发等关键核心项目组织,全力以赴打造大型铸锻件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

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要围绕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企业,着力巩固和扩大华电“睿”系列自主可控工控产品成果,加快“走出去”应用推广,全面提升华电科技创新影响力。

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中央重组成立中国电气装备目标之一就是聚集创新要素,统筹创新资源,增强融合创新和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集团公司要强化科技创新国家队作用,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科技自强新高地。

一些央企还对自身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和定位进行了思考。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一直以来,集团公司叫得响、立得住的技术偏少,整体上星星多、月亮和太阳少,尤其缺乏自主的“硬核”技术和核心装备。各单位要牢固树立科技强企意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围绕《拟重点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集成两手发力,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完善创新体系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离不开创新体系的支撑。在这方面,各央企工作会议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加速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优化整合与建设,推进集团高水平科研平台体系化发展。

肩负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的央企,着眼于发挥带动作用,强调产学研用结合,部署与其他研发机构的合作。

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强调,抓紧完善集团公司科技咨询委员会,加快推进与大院名所、装备制造企业战略合作,打造产学研联盟,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研发体系。

在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方面,央企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攻克科技难关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聚社会创新资源集团先进制造业各领域要加强与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形成有效合作模式。

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深入落实国家《科技创新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体系。要建机制,推动创新要素聚集,深化创新主体协同,促进原创成果转化,引领创新生态建设,建立问题导向、目标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机制。

人是科技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各央企提出,要积极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全面落实“十四五”科技总体规划,加快建立科技人员收入与价值贡献挂钩、科技创新投入与金融资本融合、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市场对接的有效机制,让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让创新智慧竞相迸发,让创新氛围蔚然成风。

动向五

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强基固本

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中国电气装备的使命,是践行“赋能智慧电气、创引绿色能源”,战略定位是“电气技术引领者、能源革命推动者、绿色发展践行者”,战略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电气装备集团。为实现这一目标,白忠泉提出,重组整合重在协同、要在提质、贵在增效。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优化资源配置,发挥集群集约效应,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对于不少央企而言,收缩战线聚焦主业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比如,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提出,中国节能“枝枝叉叉”太多,占据了大量资源,拖累了企业转型发展。“相当于‘背着包袱、抱着孩子、穿着大棉袄在市场的海洋里游泳’,根本游不动。”因此他要求,要加快业务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实施系统内部重组合并,做好减法,优化存量,有进有退,合理流动,使集团资源向优势业务和企业集中。

中国一重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说:“坚守主责主业,绝不能再犹犹豫豫、慢慢腾腾,等待观望只会把公司大型铸锻件、核电石化冶金装备等领先者的地位弄丢了,把一重做弱了、做小了。这样的结果党中央是不会答应的,职工也不会答应的!”

转型升级

2021年,国资委以中国安能为综合平台联动加强中央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国安能将不再只是一家普通的建筑业企业,而是真正嵌入到国家应急治理战略乃至国家安全大局的国家队。”中国安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国平提出。下一步,中国安能将进一步优化调整主业结构,成立一批应急救援产业及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和运营平台,加快构建新的业务发展格局,切实做到应急专业救援当主力、应急产业发展当链长、应急力量建设当示范。

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要求,未来要加快优化结构布局,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一是打好新能源提速增效攻坚战;二是打好煤电提质优化攻坚战;三是打好新产业振兴拓展攻坚战。

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反思称,风光电规模偏少是制约华电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发展中的最大短板。他提出,要举全公司之力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坚决打赢新能源发展“翻身仗”。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出,要加快从偏重以投资拉动主业、赚取投资价差向价值投资转变,从偏重投项目向注重投产业转变,从较为单一的“投”向能投会卖的投资全链条转变“三个转变”,全力提高投资回报率。

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提出,要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提速,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行机器换人工作,优化产品工艺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实现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

全新布局

比如,中国船舶提出,2022年要持续壮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加大风光资源获取、核准和大兆瓦风机市场拓展力度。同时积极发展海上风电等新业态,推进示范项目落地。

中国一重提出,要全链条发展陆上风电产业,下大力气获取东北、西北等地区不少于30万千瓦风场资源,积极探索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着力拓宽发展路径满足发展需求;稳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确保年内完成定型,努力实现1-2处样板工程,力争2023年全面推广;积极开展氢能源产业布局,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尽快在氢制取、储存、加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绝不能在这场能源抢夺战中失去先机。”刘明忠表示。

动向六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更积极主动

排雷拆弹 风险处置更优化更精准

抓好重点、守牢底线。2022年,中国节能提出要对资产负债率高、资金链脆弱的子企业进行重点监测,一企一策“排雷”“拆弹”,切实将集团层面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范围。

重点把握好风险防控“高压线”。中国华电明确聚焦重点领域、关键业务、重要环节潜在风险,完善全过程、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严防企业债务、金融市场、经营领域、海外发展等风险。

动向七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持续提升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落实“双碳”战略部署

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认为,党中央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作为能源央企,中国华电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具体而言,中国华电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三五”碳排放白皮书,成立碳资产运营公司,105家发电企业完成碳排放权交易履约,完成全国首笔CCER抵消碳配额清缴。抓好高位推动,集团公司领导带队协调,抓好风光电调研督导,推动与13个省市政府、10家行业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涉及风光电资源2.7亿千瓦。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表示,要积极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机遇。“据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百万亿元级市场,集团公司能分多大蛋糕,直接决定了未来发展规模和质量。各单位要深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管总管长远的重要文件,以及各地区、各行业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主动参与各部委、各地区、各行业顶层设计和标准制定,抢占巨大市场机会。”宋鑫说。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技术创新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表示,围绕落实“双碳”战略部署,国机集团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狠抓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国家节能低碳重大装备技术策源地,以技术创新推动和促进绿色发展。”张晓仑说。

中国电气装备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表示,将抢抓“双碳”目标下,发展特高压、新能源为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聚焦“赋能智慧电气、创引绿色能源”的企业使命,努力成为支撑我国能源电力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张玉新表示,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集团公司荣获“中华慈善奖”,聚焦行业、立足企业积极为国家建言献策,研究成果数量质量明显提升。

中国华电将深化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投入无偿帮扶资金1.2亿元,选派131名帮扶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华电力量,公司扶贫办、西藏公司扶贫援藏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中国华电继续保持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考核最优等级。” 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温枢刚说。

为全面贯彻落实城乡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相关精神,南方电网发布《南方电网公司服务经济稳定发展的重点举措》,围绕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推出多项重点举措,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南方电网将深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云南迪庆、广西东兰等地区帮扶协议落实,推动省域帮扶平台实体化运作;扎实推进现代化农村电网建设,做好屋顶分布式光伏等农村新能源配套电网建设,提升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水平;用好南网知行教育发展基金,面向脱贫地区农村学校新建不少于100间“南网知行”书屋。

2022年,南方电网公司将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海南500千伏主网架、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及清洁能源岛合作项目,加快建设海南新型电力系统研发中心。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升西部地区电网发展质量,加快广西全区“一张网”建设,打造央地融合示范区;落实贵州大数据战略,加大新基建力度,推进电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对云南绿色能源发展支持,促进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级示范区。

壮大实体经济 支持中小微企业

南方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造用电营商环境示范标杆,2022年基本建成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南方电网公司服务经济稳定发展的重点举措》提出,高标准推行“三零”“三省”服务和“四办”(主动办、线上办、联席办、一次办)举措,进一步压减办电时间和成本,广州、深圳“获得电力”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大湾区核心城市进入标杆城市行列。提高“南网在线”用户覆盖率,持续扩大居民客户“刷脸办电”、企业客户“一证办电”应用范围。

对此,南方电网表示,将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南方电网将全面实行粤港澳大湾区地市报装容量200千瓦及以下、其他地区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南方电网要推广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发挥电力大数据优势,加强与金融机构在资信、数据等方面合作,规范做好中小微企业代理购电服务。”南方电网负责人说。

动向八

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顶层规划 指明方向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认为,应该深刻认识数字经济演化趋势和内在规律,打破传统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束缚,探索数字技术在多场景的流通复用,释放更多“数字红利”。

中国大唐发布实施集团公司《“十四五”网络和信息化工作规划》以及《数字化转型促进管理全面提升工作方案》。

南方电网近日发布的《南方电网公司服务经济稳定发展的重点举措》提出:“加快推进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重点业务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入研究新型电力系统智能调度控制技术。深化全域物联网数据融合应用,打通源网荷储各环节、发输变配用全过程。”

夯实基础 保驾护航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提到了技术、管理、数据、安全四个转型基础,为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型顺利推进,各央企积极从四方面发力。

在建设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方面,中国大唐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台等基础工作,打通数据和系统壁垒,消除信息孤岛。推进集团生产调度中心升级改造、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大数据基础平台、智慧电厂建设。航天科工着力加快建设数字航天,加快智慧企业建设,深化数字化系统工程体系建设,加强“航天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方面,中国华电围绕新型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继续推进两个平台、经济运行驾驶舱、智能供热系统等数字化营销平台建设,开展5G数字化转型示范“揭榜挂帅”,推动巡检机器人等AI智能应用。

中国大唐提升工控系统防护、关键基础设施防护和网络安全综合防护能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审查机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体系。

借助数字化工具 对标世界一流管理

2020年6月13日,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对国有重点企业开展对标提升行动作出部署安排,提出“加强信息化管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国投总经理王海波提到,要加强统筹协调,稳步实施集团统建系统的开发和推广,打造集团“一朵云、一张网”,打通数据通道,消除信息孤岛,推进信息化与业务深度融合,用数字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节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要求,各有条件的二级子公司加快实现产业数字化,增强自身传统业务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力度,综合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和综合管控水平。

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张玉新表示,要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年”专项行动,建成全面财务预算系统、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中国航信表示,要推进司库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发展新动能 布局新业务

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集团要围绕数字化转型,重点在数字电厂、数字煤矿、数字工程、智慧供热等业务方向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

为加快“数字哈电”建设,哈电集团未来要着眼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聚焦高效煤电、风电、抽水蓄能、储能、数字化电力装备等重点领域,整合产业资源,调整完善业务布局。要立足设备制造核心优势,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产品设计和设备试验能力,推动装备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电话:027-87811999
传真:027-86716600
邮箱:hubeidonggu@vip.163.com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95号海山金谷2c-804
关注我们